申論,出自《四庫全書御制讀史記儒林傳》中“申而論之”。對于申論而言,文章寫作不僅分量重而且難度大,因此很多備考者看到作文都望而卻步。原因一方面在于擔心把握不準題干,偏離題意;另一方面就是自己“墨水”太少,無素材。那么文章寫作究竟從哪里開始突破呢?針對不同的作文命題形式,中公教育專家幫助大家打開寫作之門。
【題目】給定資料中提到了老子關于“有”和“無”的觀點。請你圍繞給定資料反映的城市建設理念中的問題,聯系實際,以“試談‘有’與‘無’”為題,寫一篇文章。
這是一道給定標題式作文,標題為“試談‘有’與‘無’”,所以可以明確文章寫作主題為“有”與“無”;對“有”與“無”的理解需要結合老子關于“有”和“無”的觀點精確地把握;分析題干還可得知需要“圍繞資料反映的城市建設理念中的問題”,所以對于“有”與“無”就有了限定條件,在理解觀點的基礎上寫城市建設理念中的“有”與“無”即為這篇文章寫作的突破口。
(一)一句話式
【題目】“給定材料”結尾寫道:“城市文明和鄉村文明,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,都是應該而且可以互補的;理想的生活狀態可能還是在城、鄉之間自由游走”。請結合你對這句話的思考,自選角度,聯系實際,自擬題目,寫一篇文章。
這道題是一句話式的話題類作文,對于這道作文主題的把握需要認真分析題干中的這句話。對于這類作文題干,要按照這樣的思路去把握總分論點:找出句子中的關鍵詞--梳理關鍵詞之間的關系(找出核心關鍵詞;梳理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系)--確定總分論點。
這句話中的關鍵詞為:城市文明 鄉村文明 人造文明 自然文明 互補 理想的生活狀態城鄉之間自由游走,其中城市文明和鄉村文明是核心關鍵詞;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是對城鄉文明不同側重點的表述,而兩個文明之間的邏輯關系通過題干并列連詞“而且”“;”可得到是應該互補;可以互補;自由游走的。那么這篇文章寫作的突破口就是城市文明和鄉村文明應該互補;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可以互補;城鄉之間自由游走。
(二)主題或話題式
【題目】“給定資料”中喬治.馬洛里的名句“因為山在那里”影響了無數勇于探索、勇于攀登的人。請你結合對這句話的思考,聯系實際,以“創業者心中的山”為話題,自選角度,自擬題目,寫一篇議論性文章。
這道題是給定話題式的話題類作文,所以文章寫作的主題就是給定的話題“創業者心中的山”;但同時題干中還有一句話“因為山在那里”,喬治.馬洛里作為登山者,“山”對于他而言就是目標,不斷攀登不斷探索,由此類比,對于創業者而言,“山”也是創業路上的目標或者稱之為夢想。因此,這篇文章寫作的突破口就是圍繞著“為夢想驅動創業”。
不同的題目,會有不同的方法,我們還是要結合具體題干,掌握方法,準確找到文章寫作的突破口,讓寫作變得容易。
相關推薦:
國考公告 | 考試大綱 | 職位表 | 報名入口 |
準考證打印 | 考試流程 | 在線題庫 | 閱讀資料 |
國考職位庫 | 錄用公示 | 成績查詢 | 報考指導 |
河北人事考試網 | 面試名單 | 筆試課程 | 河北國家公務員 |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